USP Standards
USP: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Properties |
USP ’Purified Water’ |
USP ’Water for Injection’ & ’Highly Purified Water’ |
Conductivity (µS/cm @ 25°C) |
< 1.3 |
< 1.3 |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ppb or µg/L |
< 500* |
< 500* |
Bacteria (guideline) |
< 100 CFU/ml |
< 10 CFU/100ml |
Endotoxin (EU/ml) |
N/A |
0.25 EU/ml |
7. 各種殺菌方法的原理探討
A:紫外線殺菌
紫外線殺菌法是目前常使用的殺菌方法之一,它的殺菌機制是破壞細菌核酸(DNA)的生命遺傳物質,使其無法複製及繁殖,其中主要的反應是UV光將核酸分子內的相鄰的Thymine 或 Cytosine鹽基之間產生新的共價鍵,變成雙合體(dimer)。 |

因為紫外線殺菌法安全,經濟,對菌種的殺菌差異性小,照射後的水質也不會受到改變,所以近年已廣泛使用這種方法,例如專業的純水系統及一般飲用水就使用這種殺菌法以達到微生物的控制目標。 紫外線殺菌法的缺點是在純水系統中,易誘發出photo-reactivation(光反應修補)機制,長期來看可能天擇(natural selection)出能夠抵抗紫外線的微生物,所以必須配合其它的手段來控制微生物濃度。 單獨使用時,紫外燈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它無法去除已存在的菌膜(因為光線照不到)。 |
B:加熱殺菌(>80℃)
效果最好,殺菌後有沒有化學殘留問題,但成本也最高,約是傳統系統十倍以上的價格! |
C: 化學殺菌
系統之化學藥劑消毒法,包括: 鹵化物、過氧化氫、臭氧或過醋酸等。 鹵化物(漂白水等)是有效的消毒劑,但很難從系統中沖洗掉(所以會有殘留問題,但成本最低,安全性最高),且破壞菌膜的能力較差。 過氧化氫、臭氧和過醋酸等化合物藉由形成活性過氧化物和自由基(以氫氧基最顯著),來氧化細菌和菌膜。 這些化合物,特別是臭氧的半衰期很短,因此在消毒過程中,需要持續添加。 過氧化氫和臭氧會迅速分解成水和氧;過醋酸在紫外燈下則分解成醋酸。 |
8. 純水系統為什麼一定要定期(化學藥劑)殺菌?
在任何開放的環境中,如果有水的存在,溫度又適中,微生物的孳生是必然的結果。 紫外燈不是完美的殺菌工具,因為照不到長菌膜的地方。 紫外燈不是完美的殺菌工具,因為非常容易篩選出抗紫外線的微生物。 因此,使用不同的殺菌方法才能對抗有生存智慧的微生物。 並且,正確來說,化學殺菌是針對菌膜而非懸浮性微生物,而紫外線殺菌是針對懸浮性微生物而非菌膜。 |
9. 死水會助長微生物的繁殖,但純水儲槽裡的水怎麼辦?
理想的解決方法就是將純水儲槽及配水管線納入<循環設計> 水系統應將儲存的純水予以再循環,以保持水的流動(理想上,是每秒流速1.2公尺或更高)。 不流動或低流動情況的水易助長微生物的增殖與菌膜的形成,特別是在水的輸送管線。 |
10.常見微生物失控的原因?